2018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人才招聘启事(在编)
单位简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南京市玄武湖畔,其前身为1930年创建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是中国土壤科学的重要发源地和研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首批建设特色所之一。该所针对土壤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从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力量雄厚,研究手段齐备,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国家级高级人才培养基地。设有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等12个研究室、研究中心和包括3个国家级野外实验站在内的科研支撑系统,具备国内领先的土壤与环境研究平台,一流的科研软硬件资源。网址:www.issas.ac.cn
应聘条件:1、身体健康,博士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0岁,博士后可适当放宽;2、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4、英语熟练;5、以第一作者已发表或接受SCI论文3篇及以上且论文∑IF≥5或2篇且论文∑IF≥7或1篇论文且IF≥10(注:①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按照作者比例计算;②岗位需求中特别注明对文章发表不做要求的除外);6、岗位设置需要的对引进人才所应具备的其它基本条件。
应聘程序:应聘者即日起通过电子邮件报名,填写岗位应聘申请表,并提供相应的学历、学位证明;外语等级证明;获奖情况证明;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并注明应聘岗位及联系方式。
报名截至日期: 2018年2月28日。
联系地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人事处;
联系人:吕老师;
联系电话:025-86881512
Email: renshichu@issas.ac.cn(邮件主题标明为“姓名+应聘岗位”)
招聘岗位
招聘研究领域 | 岗位数 | 研究方向 | 岗位职责 | 对引进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 ||
专业 | 学 位 | 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等 | ||||
土壤资源与信息 | 1 | 土壤资源与环境遥感 | 开展侵蚀土壤生态恢复与遥感监测机理,区域生态过程模型及模拟研究。 | 资源环境遥感/自然地理学/水土保持学等专业 | 博士 | 具有3S技术应用及信息系统构建编程能力。 |
耕地地力与保育 | 4 | 土壤肥力提升技术 | 开展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形成机理,以及有机质结构-有机质提升-微生物间关系研究工作,构建有机质提升技术体系。 | 土壤学/环境科学 | 博士 | 熟悉高级核磁共振技术定量测定有机碳结构方法、图谱解译和数据分析,具有独立研究方案设计和实施能力。 |
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育 | 开展土壤结构、有机质、微生物相互作用机制,土壤退化阻控与肥力培育技术研究。 | 土壤学 | 博士 | 具有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育工作基础,具有独立野外工作经验者优先。 | ||
障碍土壤治理 | 从事土壤障碍消减原理,障碍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应用研究。 | 土壤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等相关专业 | 博士 | 具备障碍土壤治理与修复方面研究或技术研发工作基础,具有田间工作能力。 | ||
土壤酸化及其调控 | 开展土壤酸化机制;酸化土壤改良的新方法及其技术原理;土壤酸化阻控新方法及其技术原理研究。 | 土壤学 | 博士 | 具备土壤化学和表面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开展土壤酸化及其阻控的相关实验。 | ||
土壤结构与功能 | 开展土壤团聚体形成稳定机制及其固碳、肥力、抗蚀功能研究。 | 土壤学或相关专业 | 博士 | 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与功能研究工作基础。 | ||
植物营养与肥料 | 2 | 土壤化学过程与物质循环 | 承担土壤酸的本质及设施土壤酸化的机理机制研究;设施栽培水肥管理的硬软件研究。 | 化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自动控制 | 博士 | 具备扎实的理化基础与动手能力。 |
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 | 开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农业土肥管理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利用对多源、多维、多尺度时空数据融合与分析,深度挖掘作物-土壤-环境-耕作-产量的关系以定制科学合理的土肥管理建议与决策。 | 遥感与信息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气象学/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 | 博士 | 具有良好的精准农业,农情遥感监测及农业信息化研究经历;掌握时空数据融合与分析应用技能;有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研究经历者优先考虑。 | ||
土壤微环境养分转化与生物有效性 | 从事土壤氮素与化肥施用及农田面源污染研究。 | 土壤化学/环境化学 | 博士 | 具备土壤、化学、环境及生物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试验技能;参与过国家重大项目课题任务;能独立开展田间试验工作。 | ||
土壤环境与修复 | 4 |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发 | 功能性土壤重金属活性钝化/稳定化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修复材料-植物/作物联合修复技术研发。 | 材料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环境科学 | 博士 | 具有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技术研究经验,并能独立开展田间试验,熟练掌握相关分析测试技术。具有土壤修复调理材料研究经历者、或有发明专利者,同等条件优先考虑。 |
有机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 承担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微生物学/环境科学 | 博士 | 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分子微生物学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 | ||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 | 研究土壤与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行为;开展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工作。 | 环境科学/水文地质 | 博士 | 具有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修复技术研究基础,能够熟练撰写各类项目报告。具有污染场地调查评估经历者、或有专利者,同等条件优先考虑。 | ||
分子环境土壤化学 | 研究耦合微生物生态和土壤化学过程,揭示土壤中重金属形态转化机制。 | 环境微生物/分子环境科学/环境电化学 | 博士 | 具有较好的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电化学研究工作基础。 | ||
土壤污染过程与控制 | 开展土壤生态系统中新型环境污染物的污染过程与农产品安全研究。 | 环境科学/土壤化学/环境微生物 | 博士 | 具有与有机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行为相关的生物或化学研究基础。 | ||
土壤生物与生态 | 4 | 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从事土壤碳氮循环机制研究。 | 土壤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 | 博士 | 具有微生物学研究背景,良好的表达能力。 |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 | 开展固氮微生物功能基因克隆、鉴定和修饰等研究。 |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 | 博士 | 具有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基因克隆和鉴定和修饰研究背景。 | ||
作物对全球变化响应及适应 | 从事作物对全球变化响应及适应的生物机制研究。 | 植物营养/植物生理生化/植物分子生物学 | 博士 | 具有作物对全球变化响应及适应研究背景。 | ||
微生物生态学 | 开展土壤微生物菌株分选、生理生化鉴定、菌种保藏,实验平台建设与维护 | 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土壤学等相关学科 | 硕士及以上 | 熟悉分子生态学的相关技术操作;具有较好的环境微生物学和土壤学研究背景。 | ||
新兴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 从事新兴农业面源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归趋研究、新兴农业面源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策略。 | 化学/化学工程/土壤学/环境科学、生态学 | 博士 | 具有独立的野外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农业面源污染或新兴污染物环境行为背景,具有应用步辐射技术和新兴污染物分析检测技术的能力。 | ||
支撑 | 2 | 技术支撑岗位 | 从事大型仪器的运行维护、分析方法开发建立工作。 |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具备开展复杂基质中的痕量代谢物、污染物、多肽化合物分析检测的能力,文章不做要求。 |
技术支撑岗位 | 从事大型仪器的运行维护、分析方法开发建立工作。 | 地球化学/环境化学 | 硕士及以上 | 具备开展土壤、植物、溶液、岩石样品金属元素稳定同位素分析检测的能力,文章不做要求。 |
附件: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岗位应聘申请表(2018).doc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keyanhr@126.com
热点阅读
-
西南财经大学诚聘海内外英才(高水平人才、优秀博士)
-
仰恩大学2025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
-
广西医科大学2025年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
华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2025学年教师招聘启事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2025年全球人才招聘
-
桂林旅游学院2025年人才招聘公告
-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24年青年人才招聘公告
-
安徽理工大学2025年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优青(海外)项目
-
上海大学2025年公开招聘公告
-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2025年诚邀海外英才申报优青(海外)项目
-
武汉工程大学2025年诚邀海内外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
深圳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5年诚邀海外学者依托申报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
中国社会科学院2025年度公开招聘第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公告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告(本公告长期有效)
-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赵德峰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
广东科技学院2024-2025学年公开招聘博士公告
-
合肥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2025年诚邀海外优秀人才依托申报优青(海外)项目